田宫 35077 1/35 GER。第四代突击炮
关于德国。 STURMPANZER IV
Panzerkampfwage IV 被最恰当地描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随着作为战斗坦克在整个战争中的不断发展,底盘和行走装置形成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自行式武器的基础。 1942 年,东线的战斗对德军的装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苏军克服了 1941 年德军在俄罗斯的成功战役的挫折。当时,师装甲主要由 Pz Kpfw III 和Stug III,后者主要装备 7.5 厘米短炮和 10.5 厘米榴弹炮。需要一种安装在装甲底盘上的大口径武器,其威力足以在现在正在经历的街头战斗中拆除大城市的建筑物。 1942 年 9 月,德国军械部考虑如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1933 型 15 厘米重型步兵枪是一种现成的武器,1940 年在小型 Pz Kpfw I 底盘上安装了少量 Sig 33 时,获得了一些有限的装甲角色经验。这种有限转换的最初成功导致在 1941 年决定在 Pz Kpfw III 底盘上制造 Sig 33 的自行式版本。这就像原始 Stug III 的更重版本,只是上层建筑要高得多,可以容纳更大的 15 厘米榴弹炮。到斯大林格勒作战时,其中 12 辆此类车辆的第一次预生产已经可用。然而,此时 Pz Kpfw IV 正迅速成为德国战斗坦克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坦克,因为它能够携带 7.5 厘米长的高速火炮。 1942年10月,关于重型突击车的审议引起了希特勒的个人关注。他下令将 Sig 33 枪安装在 Pz Kpfw IV 底盘上。由于对街头战车的迫切需求,在 Pz Kpfw IV 底盘上安装 15 厘米榴弹炮的项目被列为重中之重。由于斯大林格勒的经验,新的车辆,命名为 Sturmpanzer IV,在装甲保护方面得到了改进。 Sig 33 进行了修改,其枪管装在装甲套筒中,最终的武器被命名为 Sturmhaubitze 43 L/12。带有倾斜侧面的箱形装甲上层建筑取代了原来的坦克上层建筑。按照以前的任何标准,它都是大型装甲,前板上有 100 毫米厚,车头有额外的装甲,总厚度为 80 毫米。上层建筑侧面厚达 70 毫米,背面厚达 78 毫米。重型装甲的额外重量使车辆的总重量高达 30.4 吨,而基本 Pz Kpfw IV 坦克的重量为 22 吨。到 1943 年 4 月,也就是要求最终确定仅六个月后,第一批车辆就在俄罗斯前线服役。后来的车辆建立在 Py Kpfw IV 的连续生产底盘上,因此在 Ausf G、H 和 J 底盘上出现了 Sturmpanzers IV。由于在最后一种 Pz Kpfw IV 底盘上引入了简化,J 底盘上的最后一种生产类型重量更轻,为 28.2 吨。到 1945 年共制造了 313 辆 Iv 突击炮,它们在 1944 年在所有战线服役 – 45 辆虽然最初在 1943 年首次服役时用于俄罗斯前线。缺乏近距离机枪保护被证明是近距离的严重劣势巷战的条件,所以后来的车辆在前上层建筑正面高高安装了一门球装机枪。主要武器本身是一个带有重装甲套筒的球形斗篷。后来的生产车辆有一个指挥官的冲天炉,取代了最初安装的普通车顶舱口,并且通常在冲天炉上安装了一个 AA 安装的 MG 34。在巷战和近身攻击中,突击炮 IV 非常成功,除了近距离使用最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外,很难穿透。这辆车完全不辜负它在 1943 年获得的 Brummbar(灰熊)的名字。底盘严重超载,导致故障和需要格外小心的维护。 Brummbar 一直服役到 1945 年战争结束,由于其巨大的外观,一直是人们记忆中最好的之一。详情 重量 28.2 吨(晚期车辆)或 30.4 吨(早期)。一枚 Stuch 43 L/12,装有 38 发弹药(HE/HC/Smoke)。仰角限制为 30 度至负 8.5 度。每边旋转 8 度。范围 4,700 码。最高公路时速 23.7 英里/小时,越野时速 9.5 英里/小时。射程 80/125 英里。
特点与规格
- 比例:1/35
- 长度:174mm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